
乐视超级汽车显然进入了动荡的多事之秋。当一众新造车企业在上海车展尽情“秀”自己时,却独不见LeSEE概念车的身影,“合作伙伴”法拉第未来(FF)的超级概念车FF ZERO1和首款量产车FF91同样缺席。这与2016年北京车展乐视汽车的高调相比,简直是冰火两重天。
虽然乐视方面给出了缺席原因:一方面由于参加Facebook F8全球开发者大会,时间上与上海车展“撞车”;另一方面,乐视汽车以及FF在去年北京车展上已经亮相,FF首款概念车在“整体传播策略的考虑下,一步步释放其他信息”。但结合此前乐视方面爆出的资金荒、高层离职、拖欠供应商资金、工厂建设陷于停滞、与阿斯顿·马丁终止合作等诸多负面消息,媒体已经敏锐地觉察到,乐视汽车遇到了麻烦,而且应该是不小的麻烦。
乐视怎么了?贾老板在去年11月发布的题为《乐视的海水与火焰:是被巨浪吞没还是把海洋煮沸?》的全员信中坦诚:“LeEco节奏过快。乐视生态战略第一阶段,以各个子业务线为主、平台业务为辅。但我们蒙眼狂奔、烧钱追求规模扩张同时,全球化战线一下子拉得过长。相对应的是我们的资金和资源其实非常有限。一方面乐视汽车前期投入巨大,陆续花掉100多亿的自有资金,直接导致我个人对LeEco的资金支持不足;另一方面我们的融资能力不强,方式单一、资本结构不合理,外部融资规模难以满足快速放大的资金需求。结果就是,我们无法把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,虽然各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役、开辟了一片又一片疆土,但粮草供应不及时,后劲已经明显乏力。”
显然,乐视汽车一系列负面消息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烧钱太快,后续资金不足。不过,笔者认为,造车钱很重要,但比钱更重要的是对汽车产业的敬畏之心。乐视在这一点上最起码有一定的欠缺,这可以在乐视造车的一些理念和认识上有所发现。
比如,蒙眼狂奔。试问蒙眼能狂奔得起来吗?说白了就是不看路地瞎跑,其结果只能是跑到哪儿算哪儿,或者摔个鼻青脸肿,明明可以睁大眼看清路小步快跑嘛。有人说这只是代表了贾跃亭的企业家精神,但这种企业家精神带来的负面作用就是在具体行动时过分强调速度,而不注重把握节奏。
再比如,贾跃亭曾表示,移动互联时代,汽车产业面临一场巨大革命。潜行一年的SEE计划复制乐视生态垂直整合的成功模式重新定义汽车,通过完全自主研发,打造最好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,建立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,使中国汽车产业弯道颠覆欧美日韩传统巨头,有效解决城市雾霾及交通拥堵,让人人都能驾驶“超级汽车”,呼吸纯净空气。贾老板对汽车产业变革的判断完全正确,这个产业确确实实正在上演一场革命,但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,即使需要+互联网,也绝对不是简单复制一个乐视生态垂直整合模式,而颠覆一词也是对汽车产业没有清醒的认识。对于这场变革,想必没有任何一家欧美日韩巨头是“熟睡的狮子”,他们也许推动这场变革的积极性更高,当然,他们不会像互联网公司这般“高调”,属于默默做事型。
再比如,对标特斯拉,性能翻倍、价格减半。俗话说得好,一分价钱一分货,汽车售价的高低与其成本和品牌密切相关,而成本层面和销量有关,销量越大单车成本越低。乐视在一辆车都没量产的情况下,制定“性能翻倍、价格减半”的目标,显然有些“业余”了。事实上,乐视FF规划的首款量产车FF91售价约为104 ~139万元人民币,相比特斯拉Model S 72.35~139.98万元,最低价甚至要贵上不少。
从这些观念中不难发现,乐视把造车想得有些简单了。不得不说,乐视造车造“噱头”的能力绝对首屈一指,这也是打造一个新汽车品牌之所需,不过造车还是要对这个产业心存敬畏之心。曾几何时,贾跃亭在面对造车质疑时曾引用甘地的名言回应:“他们首先无视你,然后是嘲笑你,接着与你战斗,接下来就是你的胜利之日。”这个回应至今仍值得叫好。
如今,传统车企早已放下高傲,主动寻求与互联网公司进行战略合作。对于乐视这些“入侵者”来说,也应该接汽车产业的地气。笔者无意看乐视的笑话,希望乐视在造车这件事上,不再蒙眼狂奔,睁眼看世界。